close


我覺得藝術教育真的很重要,
台灣為什麼一直在做代工,一直無法突破做研發者,
這跟我們台灣的教育真的有很大的關係,
台灣的教育太不重視創造力了,
包括我以前待過的私立幼稚園,
跟我一起帶班的老師雖是有教師證照的老師都不會教,都教錯了!
真的是,唉!
反而我在公幼實習的輔導老師年紀雖大,
但是他的教學卻是正確的,讓孩子們發輝想像力
培養創造力,這對孩子的將來真的幫助很大!


本文引用至http://www.baby-mother.com/e/eg/eg0111/eg01110501.php3
採訪撰文/陳華櫻
採訪諮詢&資料提供/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教系副教授 許碧勳
          蘇荷藝術教育聯盟藝術總監 林千鈴
          美育音樂舞蹈教育中心教育總監 曾琤
參考資料/學音樂,孩子更聰明
(夏琳.海伯梅爾/著 智庫文化出版)
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
(趙雲/著 藝術家出版社)

藝術教育,從小開始!從小接觸藝術,不但能豐富心靈、抒發自我,對於智慧開啟、激發創造力,更有意想不到的助益。為了讓自家寶貝贏在起跑點,家長們在費盡心力與金錢之餘,多花一點時間與孩子一起藉由藝術體驗多彩人生,還給寶寶一個快樂的童年,也是疼愛孩子的一種方式。

【PART1】啟發藝術基因--美術教育
藝術不能教

創造不能教也不能學。美術教育是所有學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學的,可惜台灣懂得美術的人真的不多,懂得美術的父母和老師更是少之又少,美術教育在過度用力的教與學之中,所有的孩子都成了早夭的天才,仿冒王國的下一代子民。

在過度用力「教」與「學」的過程中,孩子天生的直覺與創意,都被壓抑或扼殺,站在原創的觀點上,「教」反而是一件危險的事。蘇荷藝術教育聯盟藝術總監林千鈴明確指出,「『知識』可以教,但『創造』不能教,」「創造」是一種無中生有,不能教也無法學,創造亦是一種天生的才情,幼兒一歲開始就能塗鴉了,此時,他需要的不是「教」,而是可供自由發揮才情與想像的寬廣空間,親自去體驗。

色彩與美感需要培養
但林千鈴也提醒,藝術雖然不能教,但美感的培育與色彩則是需要教導與不斷練習的。在台灣這個充斥工匠藝術並缺乏美感教育的環境中,要培育美感及對色彩的認知,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為師,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,作為認識色彩的第一步。

成人總以為從嬰兒房到幼稚園,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種顏色鮮艷的卡通人物,才能吸引幼兒注意,其實,每天浸泡在這樣一個混色染缸中,卻造成孩子對色調的無感與錯感。林千鈴並指出,以台灣的幼兒畫作來說,線條描繪力很強,但色彩卻多而雜,顯示出對色彩的感應度仍有待開發與練習,要知道色彩智能並不一定隨著年齡增進,而需要不斷的練習與培養。


孩子是創意大師
孩子剛開始拿起畫筆,就站在原創的高點。他們不需像成人般,得要擺脫視覺慣性的束縛,以純淨的眼睛,便能直達事物的本然核心;這些獨一無二的原創,都不是「教」出來的。因此本世紀的偉大畫家如畢卡索、米羅等人,都為了追求更高境界的藝術突破,及建立個人獨特風格,轉向原始藝術或兒童繪畫尋求靈感,以開拓全新的視野與可能性。

幼兒的新鮮純淨還未受到污染,能不受到視覺慣性的束縛,以完全直覺式的觀察畫出「心像」,是他們的本能;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,是許多人甚至藝術大師所畢生追求的。

但隨著年歲增長,這片想像沃土若未經灌概滋養,終會逐漸乾枯。若想保有這份原創活力,應幫助孩子建立自發性的價質觀,並鼓勵獨立思考能力,以免在成人的過度干擾或是各種視覺污染下,喪失信心與美感敏銳度。

孩子有「畫不像」的自由
畫得「像」,並不是美術教育的目的。繪畫在於滿足幼兒塗鴉的欲望與本能,讓他養成獨立創造思考的習慣,並且勇於表達自我。藉由不同媒材的創作與形、色運用,開發生命的美感經驗。

正確的美育觀念才能保護孩子珍貴的原創性,在升學主義下成長的家長與教師,太過成果導向,並對技巧性過度要求,只求畫得「像」,卻忽略了最珍貴的「原創性」。

家長與教師在提供環境與材料之外,最大的功能是「引導」,雖然幼兒沒有開發的視覺,對周遭漫不經心,但已有內在的吸收心智;透過繪畫,養成觀察與聯想。創造力不能直接給予,要從內在點燃,成人應該珍惜幼兒的原創自由,打破「畫得像,才是畫得好的迷思」,還給孩子自由塗鴉的創作自由。

大人插手孩子縮手
成人的干涉與過度成果導向,是扼殺孩子創意的元兇!讓孩子盡情自由的塗鴉吧!這是生命初期一種奇妙的天賦本能,就如教育專家瑪利.蒙特梭利女士所說的,一種來自於生命內在、神密的敏感度。

這種原本深藏的潛能,家長或教師應把握這個稍縱即逝的本能,從塗鴉期開啟孩子的創造之門,一旦年紀漸增,逐漸受社會種種規範所制約後,這個豐沛的創造力,將逐漸喪失,而且可能是永久的失去。

看看許多成人眼中所謂「畫得好」的作品,卻充滿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紙導的軌跡,大人的無知卻錯殺孩子的才情,令人惋惜。

我有「畫」要說

藝術鑑賞前先作功課

※ 家長施教錦囊:
1.藝術不能教,但美感與色彩需要調教與培養。
2.尊重孩子的塗鴉自由,畫得「像」,並不表示畫得「好」。
3.用「引導」代替「示範」教法,以免扼殺孩子的原創活力。
4.由畫中讀孩子的心事,必要時可尋求專家協助。
5.上美術館前先作「暖身動作」,一窩蜂的趕湊熱鬧對孩子並無好處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91010616 的頭像
    c91010616

    c91010616的部落格

    c91010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